15902766104 15902760014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经颅磁刺激仪对工作人员是否有辐射?
文章作者:admin 上传更新:2025-06-19

  近年来,经颅磁刺激仪(TMS)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创治疗技术,在神经科、精神科、康复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通过脉冲磁场作用于大脑神经,治疗抑郁症、帕金森病、脑梗后遗症等疾病,被誉为“绿色疗法”。然而,关于该设备是否存在辐射风险,尤其是对长期操作的工作人员而言,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结合科学原理与临床数据,解答这一疑问。

微信截图_20250619110731.jpg

  首先,明确经颅磁刺激仪的工作原理。该设备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线圈产生脉冲磁场,磁场穿透颅骨直接刺激大脑皮层神经元。与X光、CT等设备产生的电离辐射不同,TMS产生的磁场属于非电离辐射,能量远低于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阈值。美国FDA及国内权威机构均认证其安全性,明确指出TMS治疗无辐射风险。因此,从物理属性上,工作人员无需担忧辐射危害。


  其次,对比其他医疗设备,TMS的安全性更为突出。例如,放射治疗设备(如直线加速器)会产生电离辐射,操作人员需穿戴铅衣、在屏蔽室内工作;而TMS的磁场强度仅为地球磁场的数百倍,且作用范围局限于治疗区域。临床实践中,TMS治疗时工作人员通常与患者保持安全距离,进一步降低潜在风险。此外,设备本身具备多重保护机制,如自动监测系统,一旦参数异常即停止工作,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性。


  再次,分析工作人员的实际暴露情况。医院或机构中的TMS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遵循标准化操作流程。日常工作中,单次治疗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每日治疗人数有限,且设备在非治疗状态下不产生磁场。因此,工作人员累计暴露量极低。现有临床研究及职业健康监测数据表明,长期接触TMS设备的工作人员未出现因磁场导致的健康问题,如血液指标异常、神经系统损伤等。


  需注意的是,尽管TMS本身无辐射,但设备维护与使用规范仍需严格执行。例如,避免在设备故障时强行操作,定期校准磁场强度,确保线圈与控制系统正常工作。此外,孕妇、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的工作人员应谨慎接触,虽非辐射风险,但磁场可能干扰电子设备或引发其他问题。


  综合来看,经颅磁刺激仪对工作人员不存在辐射风险。其非电离磁场的物理特性、严格的安全认证及临床实践证明,在规范操作下,该技术是安全可靠的医疗工具。对于工作人员而言,更大的关注点应在于设备操作的专业性培训与患者的个体差异化管理。随着技术的普及,公众对TMS的认知将进一步深化,其临床应用价值也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