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02766104 15902760014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经颅磁刺激:多动症治疗的新希望
文章作者:admin 上传更新:2025-06-26

  多动症(ADHD)作为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常表现为注意力缺陷、过度活跃和情绪冲动,给患儿的学习、社交及家庭生活带来诸多挑战。近年来,经颅磁刺激(TMS)技术作为一种无痛、非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手段,为多动症治疗开辟了新路径。本文将探讨其治疗原理、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微信截图_20250617113527.jpg

  一、治疗原理:多维度调节脑神经活动


  经颅磁刺激通过磁场脉冲穿透颅骨,直接作用于大脑皮质区域。其核心机制包括:1.调节神经递质平衡。通过低频(≤1Hz)刺激抑制过度活跃的神经区域,减少多巴胺等兴奋性递质过量释放,缓解多动症状;2.促进神经可塑性。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诱导神经元连接重塑,帮助建立新的神经通路,提升注意力和行为控制能力;3.改善脑血流与代谢。磁场刺激增强局部脑区血流量,优化细胞代谢,为神经功能修复提供基础。


  二、临床应用:个性化方案与安全性


  临床实践中,经颅磁刺激常作为综合治疗方案的一部分。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关键在于精准定位刺激区域(如额叶)与频率选择。例如,针对多巴胺浓度异常高的患儿,采用低频刺激抑制其过度兴奋;而极少数多巴胺低者则需高频刺激激活。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家长误认为“多动症随年龄增长自愈”,但数据表明仅30%-40%患儿成年后症状缓解,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三、家庭治疗与效果验证


  家用经颅磁设备的出现,使治疗更具灵活性。临床案例显示,6岁患儿经3个月每日20分钟低频刺激后,注意力显著提升,成绩从倒数进入班级前十;另有患儿半年后抽动、情绪波动症状基本消失。此类设备需具备医疗器械认证,确保磁场参数精准可控,避免因频率错误(如误用兴奋性高频)导致症状加重。


  四、注意事项与综合治疗


  治疗期间,患者需配合充足休息、维生素补充,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经颅磁刺激虽安全,但需排除癫痫等禁忌症。更重要的是,其效果需结合行为干预、药物治疗等形成协同作用。


  结语


  经颅磁刺激为多动症治疗提供了神经调控的新维度,其通过物理手段精准干预异常脑区活动,配合科学的生活管理与综合疗法,有望成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工具。然而,治疗须严格遵循个性化方案,警惕频率选择误区,在专业指导下方能实现最佳效果。随着技术发展,这一“无痛脑重塑”技术或将为更多神经障碍患者带来曙光。